B. Joseph Pine 及James H. Gilmore 在「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書中提到,體驗經濟是由服務經濟所演進而來。早期的商品經濟是以原物料等大宗物資(commodity)為主,產業重心以農牧為主。生活步調緩慢,市場上慣用原始型的商品行銷(primitive merchandizing)模式。工業革命後新機器、設備不斷地被發明,加上現代生產管理實務的應用、品質管理概念的導入,使大量生產得以實現,競爭的本質從原物料演進到商品導向。科技的進步,市場的開放,產品的同質化,單純的產品已不足以維持競爭優勢,因而進入服務經濟的時代。在服務經濟時代,生產流程的優化、電腦科技的進步,網路的普及與大量知識工作者的投入,競爭的本質是提供快速、客制化的商品與服務。但過去十數年以來,服務也已納入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的範疇。平淡無味的服務在市場上比比皆是,消費者再也不能滿足於毫無熱情,不知如何與人互動、對表情僵化的服務人員及缺乏人性的(dehumanized)大量客制化服務(mass customized service),如自助服務櫃檯(self-service kiosk)與語音電話對講等感到厭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