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品牌知名度的利與弊 (二)

一個優質品牌能夠以明確的品牌核心價值(brand essence),與潛在顧客溝通公司、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並不斷地滿足其需求;一個擁有高知名度的品牌,或許能夠獲得消費者的好感與友誼,但不足以讓消費者在購買抉擇的關鍵時刻,願意付錢指名採買。百年老牌福特汽車深刻體會高知名度不等同品牌強度的痛苦,內部調查發現:福特幾乎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將近90%的美國汽車購買者對福特汽車有正面的好感,卻僅有50%不到的受訪者表示願意購買福特汽車。冷酷的銷售數字顯示,福特汽車2008年3月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約僅13%。

知名度不等同品牌,福特汽車心有戚戚焉


品牌與消費者購買互動,從需求出現到最後購買使用的歷程可分成:認知(awareness)、瞭解(familiarity)、想法(opinion)、意圖(intension)、選購(shopping)、購買(purchase)、使用(usage)、推薦(advocacy)等。商品必須一路順利通過這些選購過程(purchase funnel)的層層考驗,方能贏得消費者最終採購使用的目的。

品牌強度無法運用廣告促銷的手段在短期之內塑造出來,端賴公司運用產品或服務,將其品牌核心價值和DNA,不斷地透過優質的商品設計、功能、品質、外觀等,積極回應並滿足顧客情感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品牌工程細水長流,媒體廣告曝光只是行銷工具之一,品牌與知名度的關係有些曖昧,有利也有弊。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品牌知名度的利與弊 (一)

最近媒體又有本土品牌成功打出名號的專文報導,焦點著重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如何篳路藍縷,夙興夜寐的從OEM、ODM一路轉換到OBM的奮鬥歷程,側寫企業領導人如何睿智抉擇,說服董事會,及時把握良機,讓新創品牌在短短兩三年內,達到近乎盡人皆知的偉大成就。

最近幾年htc品牌知名度快速竄升
圖片來源:htc網站

台灣企業品牌的經營思維仍停留在廣告促銷的層次,誤認為知名度就是品牌追求的目標,只要不斷地花錢在媒體上打廣告,配合利多消費的揭露,創造好口碑,假以時日,品牌形象自然會水到渠成,深植於消費者的腦海裡。

其實知名度不等同品牌;品牌是以顧客為中心(customer centric),強調公司、產品或服務給予客戶的承諾,以及這些承諾對愛顧者情感上(emotional)與自我實現上(self-expressive)的意義。知名度充其量是好口碑(good reputation),以公司為重心(company centric),專注於投資大眾、政府主管部門、媒體、消費者等相關利益團體,營造值得信賴,溫良踏實,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公民形象。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令人驚艷的消費體驗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不止,資金緊俏,物價持續攀升,經濟前景晦暗不明。不耐虧損,盼不到春燕,後繼乏力而關店歇業時有所聞;消費者縮緊荷包因應,媒體報導多項零售數據節節下滑,業者無不使出全力,推出各項利多來刺激買氣,吸引消費者上門。

為求生存,降價促銷成為業界最常用的競爭工具,但店內商品組合(assortment)、燈光、裝潢擺飾雷同,甚至所散發的氣味也相似,犧牲獲利不僅無法帶來生機,反而使整體產業陷入衰退的窘境。一些聰明的連鎖品牌業者如Apple Store、Best Buy、W Hotel、Container Store等,動燭機先推出以服務差異化來創造一個值得顧客回味再三的wow消費體驗(experience),贏得眾多商機,成為當前企業對抗不景氣的最佳促銷手段。

美國Verde Group與Wharton商學院的調查發現:一個wow的購物經驗要比負面的體驗創造4倍的口碑(word-of-mouth);愛顧者得到一個令人驚奇的體驗平均會與七位親友分享,而負面的經驗則會讓1.5人知道。在實務上要讓消費者由衷地發出讚嘆並不容易;在個人的購物經歷中,51%的受訪女性有過wow的經驗,39%的男性有此反應。一個wow的零售體驗可以吸引消費者7天內再次登門惠顧。

當競爭一路從商品、服務演進到體驗時,如果有一天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的連鎖加油站,在你上門加油時,親切的提供額外免費的胎壓檢測,機油檢查,水箱加水,玻璃清潔等全套無償服務時,你是否會受寵若驚而再次光臨。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KMT老牌新生

作者:沈乃山

這次國民黨贏得大選,應歸功於KMT品牌競選策略的奏效,選前巨幅的文宣廣告,多層牛肉的大漢堡和滿桶炸雞等相繼出籠,KMT好像在開速食店,雖然有些俗氣,卻也不失為赤子之心。

KMT老店新開(reopening),應有一翻新氣象:新招牌,新裝潢,新產品,新服務,不要只賣速食;須知最好吃的小籠包,烤鴨與牛肉麵都在台灣,如果再有幾個深受世人尊崇的(admired)全球品牌,就不在乎別人來矮化台灣。自詡為經濟老兵的老面孔,老驥伏櫪,重披戰袍,準備粉墨登場,標榜「老馬識途」;我們期待的並不是「走回老路」,而是以自由開放的坦途來取代不通而自我矮化的死路(the road to ruin)。

KMT換新掌櫃,新的執政團隊唯馬首是膽;希望新品牌的立委在國會殿堂不要再打群架,重建台灣繁榮卓越的新形象,再創21世紀的經濟奇蹟。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台灣品牌夢難圓

一位長年旅居海外的品牌諮詢專家,月前返台,在走訪老友之餘,瀏覽坊間品牌經營叢籍,閱讀報章雜誌對企業名人的專訪,暢談品牌經營理念與心得後,喟然長嘆,認為國內倡導國際行銷,建立台灣品牌活動已久,但檯面上企業的品牌經營與投資水平,仍處於粗淺的學步(stagger)階段,與歐美先進諸國不可同日而語。

大多數本土企業家誤解品牌經營的策略,認為品牌是非必要的投資項目,只要埋頭做好加工生產,落實品質控管就能獲利,不必花太多錢去做品牌。少數睿智的企業家,雖有品牌意識,但所作所為仍滯留在自賣自誇,廣告促銷的範疇;以為品牌經營就是找廣告公司來設計一個漂亮的logo,不斷地在海外參展,輔以光鮮亮麗的廣告文宣,就能贏得訂單,也不設置專業的CMO的職位。這種強調企業表面形象的思維是60 年代的經營模式,並不適合今日以客為尊,消費者意識抬頭,網路暢通,媒體與通路多元化的21世紀。

上述觀察與AC Nielson針對亞太地區品牌權益(brand equity)的調查報告不謀而合。在0-10的評量指標中,多數亞太地區品牌的品牌權益指數(brand equity index)為1.87,只有少數優質品牌擁有愛顧者的品牌忠誠度,享有品牌溢價的優勢。其中0代表generic product,沒有品牌價值;10是消費者強烈認同,願意推薦購買的品牌。研究調查顯示消費者可以指認出上萬種的品牌,但真正能引起購買慾而達成交易者少之又少,(請參閱下圖)。


圖片來源:AC Nielsen

品牌內涵的詮釋權掌握在消費者心中,他們透過親友同儕之間的對話將品牌價值(brand values)傳播開來。消費者認為好的品牌,是企業主慎密地將品牌價值主張落實在產品設計生產,藉助行銷包裝呈現出來的視覺形象(visual impact),再經愛用者體驗認同(consumer commitment)的結果,並不是單方面的廣告促銷所能奏效的。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台灣超級杯

台灣超級盃(super bowl)不是球賽,而是藍綠政黨品牌大戰。2008年總統大選結果是7:5,藍光勝出,綠林敗北;藍隊以經濟議題為訴求,但不知藍海在何處;綠隊強調本土意識,但欠缺現實願景(vision)。遺憾的是藍綠惡質競選互相抹黑,正好印證了政黨尚黑的本質,大家都污染成黑色烏鴉,口水淹沒了政見,人民依然憂鬱。

藍綠品牌在檯面上叫罵,在檯面下黑金掛帥,同流合污,貪婪分贓,當權政客不務正業,天天在競選,永不停歇;國庫掏空,民不聊生。藍綠互揭瘡疤,互相潑糞;政策不通,為反對而反對,品牌差異,難分軒輊。其實人民要的不是政黨超級杯,而是外向經濟所需的超級品牌,讓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全民沸騰的台灣總統杯超級賽總算告一段落,綠牌整軍經武,準備東山再起,新的賽局又將啟幕;立法院滾滾諸公,為何不設法遏止競選經費與煽動族群對立。藍綠互拼,兩敗俱傷,萬民陪葬。

媒體唯恐天下不亂,創造虛擬世界的聖人與梟雄,卻比歷史更真實、更煽情。業餘(amateur)水準的電視名嘴,吐不出半隻象牙,卻理直氣壯地發表傲慢與偏見的謬論(fallacious statement),難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76 – 1616)說:我們都是夢想製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