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客觀精品專賣店的服務 (四)
精品不僅因高定價與尊貴度而被稱道,乃因出類拔萃的工藝、卓越的設計、優異的品質與精緻的服務,激起愛顧者內心情感的共鳴,而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服務是精品高附加價值的重要元素,也是業者容易疏忽的一件事。品牌價值的提升或貶值,決定企業未來命運的成敗。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客觀精品專賣店的服務 (三)
一項由專精於顧客關係管理的Nouveau Siècle諮詢公司與Essec MB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uxury Brand Management合作,在精品與時尚之都的法國巴黎,針對14個精品品牌及其銷售服務的調查發現:精品品牌徒有高檔的產品,卻未相應的提供優質服務來招待顧客。Nouveau Siècle的Yannick Grelot說:購買奢華品應是一種獨特的消費體驗,當愛顧者花費數萬元購買一個手提包時,她期待的不僅是一個名牌包包而已,更是一個高尚欲求的體驗;在交易過程中,精品業者若提不出這項精緻的體驗,將使其品牌光環驟然失色。華人似乎缺乏精品文化的薰陶,多數人不諳經營奢華品牌的業務,職工又疏於專業的服務訓練,隨波逐流使服務水平賣場化,華人地區的精品銷售的粗糙服務遠遠落後歐美日先進諸國。
以服務造就精品價值
歐洲的精品銷售服務專家指出,正面的品牌體驗及優質的服務是成就奢華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精品業者應擔當責任做好下列基本的服務要點來贏取愛顧者的信賴:
- 提供優質的產品。售價高昂,品質水平乏善可陳是對不起顧客的。J.D. Power & Associates 2007年度的北美地區新車出廠品質可靠性(IQS)調查報告中,諸多奢華名牌車瑕疵連連,讓很多的愛好者失望。
- 深入瞭解顧客,針對其需求提出客製化的服務。
- 迎接顧客,為顧客開、關門;提供產品型錄、商品諮詢等基本服務。
- 於顧客入店後兩分鐘內主動招呼客人,給予必要的禮遇接待,但避免緊迫推銷。
- 提供休憩空間與點心飲料,讓消費者悠閒舒適地巡視商品。
- 提供諸如送貨到家或將商品送到顧客指定的場所任憑挑選。
- 詳細的告知愛顧者售後保固服務,使其無後顧之憂,如愛馬仕在東京銀座設立專屬保修站,為愛顧者提供快速維修服務。
- 價格可以普及化,但熱忱的服務態度絕對不能打折。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客觀精品專賣店的服務 (二)
精品服務 令人不敢恭維
拜景氣活絡與消費升級之賜,全球奢華品市場不斷成長。單就美國市場,Gucci集團的單店營收成長18.5%;各精品品牌,如Louis Vuitton、Gucci、Hermes等皆有市場擴張計劃。繼愛馬仕華爾街分店在6月21日開幕,蒂芬妮(Tiffany)分店也將在10月份開幕。零售據點紛紛從第一線大城,如New York、Los Angeles等延伸到San Antonio, Texas、Troy, Michigan等第二級城市。在台灣這些歐美精品品牌,不僅立足繁華的台北,更往南延伸到台中、高雄等都會地區,但服務水平並未同步提升。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客觀精品專賣店的服務 (一)
奢侈品迄未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而言是指商品擁有獨特的設計,在外型、用料、工藝、品質、耐用度、服務水平及整體表現皆比日常百貨商品的附加價值高得多,得以彰顯愛顧者的身分與地位,滿足消費者內心情感的訴求,因此可以較高的定價來販售,並獲得愛顧者的忠誠。精品範圍五花八門,從日常用品、衣著、汽車、珠寶首飾、旅遊到華廈等品類繁多。依售價的高低區分為高級(upmarket)、精品(premium)、平價奢華(affordable luxury)、奢華(luxury)、超級奢華(super luxury)等。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釷星撞擊Toyota (四)
比較行銷也稱作比較廣告,將同類型產品或服務的兩個或多個品牌的屬性(attribute)來做比較的廣告。一般分點名道姓的直接比較,如Toyota Camry;或不指名的間接比較,如某某品牌汽車。比較廣告應符合公平、真實、不妨礙競爭的基本準則,對比的內容應以具體事實為基礎且可供證明的,在介紹文字和圖片中不得詆毀競爭者。
比較廣告是下駟對上駟的比較行銷,也常見於份量相當的品牌間相互比較。一般皆由市場初生之犢或較弱勢的品牌來發動,藉著與高知名度品牌的比較,來提升自身產品與品牌的優質性,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市場競爭劇烈,品類成熟,產品同質化,比較廣告能製造行銷話題,適時提供消費者產品資訊,便於做出採購決策。
釷星汽車對自己產品深具信心,沒有過多的廣告宣傳花招(gimmick),直接訴諸消費者,硬碰硬(head to head)的與主要競爭車款一較高下,試圖一舉打破「日本車優於美國車」的迷思,堪稱是比較廣告的佳作;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其成效如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釷星撞擊Toyota (三)
裕隆汽車在1996年推出Cerfiro中型房車也藉助比較行行銷,將其車室的寧靜性直接與千萬元級的豪華名車勞斯萊斯(Rolls Royce)對比,使Cerfiro汽車自上市後銷售一路長紅,裕隆汽車轉虧為盈。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釷星撞擊Toyota (二)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Long Beach)的行銷學教授Z. S. Demirdjian說:比較行銷若有效的執行,將為銷售業績帶來20%的增長。在執行實務上,比較行銷專家認為真正的品牌忠實者約有8 - 10%,大部份的消費者會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採購偏好,難怪一些馳名的品牌,如Pizza Hut、Diet Pepsi,、Coca Cola,、Apple和裕隆汽車等紛紛起而效尤,花錢作比較廣告(comparative advertising)。
可口可樂公司推出零熱量Coke Zero新飲料時,於2007年5月推出一支自家品牌Coke Zero與Coke Classic在法庭上互告的經典比較性廣告,讓Coke Zero一鳴驚人,全球熱銷,為長期低迷的可口可樂注入活水。
可口可樂兄弟品牌的比較性廣告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釷星撞擊Toyota (一)
通用汽車為了重拾失去的桂冠,贏回消費者對GM品牌的信心,衛冕之戰於是開打。通用旗下的釷星汽車(Saturn)計劃自2007年6月11日起到7月底,推出「side-by-side comparison」比較性行銷(comparative marketing)活動;將北美市場銷售前兩名的Toyota Camry和Honda Accord房車,與Saturn新上市的Aura汽車並排陳列在435個經銷據點,讓前往其展示間造訪的潛在顧客,不僅能靜態的品頭論足這三款汽車的設計差異,也能實際上路試駕,親身體驗這些車子的操控性,一舉打破消費者對釷星汽車的既有的刻板形象。
Side-by-side Comparison平面廣告 圖片來源:釷星汽車
釷星汽車負責廣告與零售整合的代表Scott McLaren說:這次行銷活動將配合一系列全國性的電視與平面廣告、直效行銷與經銷商促銷,來表達釷星優質的訴求,藉以展現釷星汽車對自身產品的信心,進而贏得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任。預計於今年秋天推出的2008年新款Malibu,GM也考慮讓雪佛蘭汽車(Chevrolet)舉辦類似的活動。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iPhone掀起另一高潮
Steve Jobs於MacWorld Show發表iPhone
2007年1月當Steve Jobs在MacWorld Show,公開發表iPhone智慧型手機,宣示iPhone將於2008年達到年銷1,000支的策略目標時,華爾街分析師紛紛表示不敢恭維,而抱持懷疑的態度。
市場潛力 不容小覷
半年過後,市場氛圍胚變。在iPhone相關話題不斷傳播之下,分析師普遍認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將開啟另一全新的局面。一般預估2007年Apple約可賣出3百萬支iPhone,2008年約為1,000 – 1,200萬支,2009年將有2,000萬支的可能性。隨著市場增溫,Apple可能開發售價較低的入門iPhone機種,來與Nokia,、Palm 及Research in Motion競爭,擴大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
股價上看160元
華爾街分析師看好iPhone前景,認為Apple股價每股有上看160美元或更高的實力。他們估算2008年Mac業務營收可達117億美元,毛利率為11%,為股價貢獻42.70元;iPod營收108億美元,毛利率12%,股價值38.87元;音樂部門值6.36M元;周邊產品如Apple TV等6.76元,軟體銷售5.91元;銀行現金可創造14.18元;加總不含iPhone每股已值114.78美元。分析師認為近幾年之內iPhone手機能為Apple帶來100億美元於營收。若年銷售能達到4,000萬支,將對蘋果公司營收增加30%,獲利貢獻40%。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八)
- 注意細節 不吝付出
「走到底,右手邊第三個貨架就是你所要的商品。」這回應顧客需求的模式耳孰能詳,司空見慣於一般企業組織,不是優值服務該有的典範。優質的服務是多走幾步路,引領顧客到所須的商品前,等候顧客片刻,詢問是否還有其他問題?麗池酒店員工本著多一點關心與付出的精神,授權員工在2,000美元的額度內,自行運用來服務顧客、處理顧客訴怨。屢屢聽聞住宿顧客獲得意外驚喜的軼聞,諸如將客戶送修的皮鞋免費擦拭乾淨,更新鞋帶,煥然一新後裝入全新的鞋盒。讓你的顧客獲得喜出望外的服務,非但贏得他永久的忠誠度,同時得到效果放大的口碑。
企業的競爭已從傳統的產品差異,設計創新,進步到服務與顧客體驗的層次,各企業無不投入人力與心力強化服務的功能。各項研究數據顯示,開發新客戶的成本是10 -12倍於保留現有的顧客;哈佛商學院的研究指出,提升現有客戶5%的留存率(retention rate),最多可為企業創造75%的獲利;得罪一位顧客,他可能永遠不再回頭。麗池酒店的資料顯示,其忠實客戶一生可為酒店帶來25萬美金的收入。優質的服務不僅是企業獲利的來源,更是優質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七)
- 以服務代替銷售
在Apple公司之前,很多的電腦或家電製造商紛紛從零售通路撤軍。即使Apple於2001年在維吉尼亞州的Tysons Corner開出第一家直營門市時,華爾街的分析師與零售通路專家並不看好,認為直營通路策略不久將走入歷史。但Apple抱著以服務代替銷售的策略,陳列各式新產品,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產品功能。設立「Genius Bar」,以一對一方式親切而專業地替客戶解答相關產品使用的技術問題。如今此店不但存活下來,Apple還擴大展店規模達180家以上,每年超過2,150萬人造訪Apple Store,創造年收8億5千5百萬的佳績,帶來超過2億美金的獲利,由此證明服務的附加價值頗高。
Apple Store位於紐約第五街的旗艦店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六)
- 傾聽顧客的聲音
優質服務就是由傾聽(listen)、理解(learn)與對應(adapt)所組成的三部曲。服務就是感同身受,以同理心來瞭解顧客的需求、問題、恐懼與歡樂。訓練職員工以主動積極的態度,眼睛注視對方,細微觀察顧客顯現於外的肢體與行為語言,耳朵傾聽顧客的聲音及語調,訓練上務必做到「察言觀色,噓寒問暖」,用心感受他們蘊藏於心底的無形聲音,讓顧客切身體驗到服務的熱情。 - 抱怨處理 伶俐明快
沒有人喜歡聽聞抱怨,但抱怨是企業檢驗客戶服務流程的機會,因應得冝,可以將抱怨的顧客轉化為品牌的代言人。西南航空積極服務客戶從不落人後, 2001年在Colleen C. Barret主導下成立高階的顧客溝通職位,找來Fred Taylor Jr.擔任紐約時報所稱的「道歉長,chief apology officer」,對內他統合相關服務缺失給第一線職工;對外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綜理顧客抱怨的處理,主動發掘西南航空服務上的缺失,不論可歸諸於公司或其他無法掌控的天候因素等,一一透過書信、電話或e-mail直接向顧客說明說事情原委,尋求諒解。
以服務見長的西南航空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五)
- 善待顧客 態度誠懇
不論是與顧客的面對面會談、電話溝通,e-mail,或書信往返,每一次互動皆是傳達企業形象,成就優質服務的機會。以真誠、親切的態度與顧客互動能快速破除冷漠氛圍,搭起溝通的橋樑,進而贏得顧客的信任。多使用些溫和、感性的詞語,例如您好!歡迎光臨;很抱歉!讓您久等。尤其是與顧客接觸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必須在培訓課程及實習過程中強調「善待顧客」的重要性,養成優質服務的習慣。須知慇勤服務是品牌價值的源淵。 - 信守承諾 使命必達
信守承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優質的顧客服務亦同。在公司的授權範圍和能力許可下,經審慎的評估後才許下然諾。切忌出爾反爾,食言而肥。應一諾千金,使命必答,甚至給顧客出其不意的驚喜,讓他們留下正面的印象(moment of truth)。華人社會百年老店有「童叟無欺」(honest with all customers)的格言。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四)
優質服務是顧客心目中理想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辨別平庸與傑出品牌的重要依據。若須成就優質服務,企業必須謹守下列要點:
- 找對人做對的事
理論與實務皆證明優質服務並非人人都可勝任,企業應挑選熱情、外向且樂意服務他人的員工,施以專業訓練。「Hire the attitude, train for the skills」是西方企業達成優質服務的準則。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與麗池酒店(Ritz-Carlton Hotel)素以優質服務馳名於世,它們的成就始於找對的人,精心篩選能融入組織文化與具有服務熱情的人才,賦予專業知識與服務技巧上的訓練。在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引領之下,服務是麗池酒店的DNA,「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成為第一線服務職工的信條。他們除了基礎的服務養成教育外,每天不斷的利用定期或非定期的聚會,分享工作心得和成功實例,強化第一線「紳士與淑女」的服務熱忱與訓練成果,以維持其全球高品質服務的一致性。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三)
加拿大以生產及銷售黑苺智慧型手機聞名的RIM公司,因新版軟體未經充分測試,貿然上線。在2007年4月17日晚間到4月18日清晨,網路系統不預警的當機,客戶e-mail服務中斷長達10多小時,讓北美一百多萬的商務客戶虛驚一場,紛紛以為自己的公司或手上的黑莓機出問題而無法傳接信息。RIM上下亂成一團,緊急應變無方,客服人員對問題的來龍去脈解釋不清,無法給愛顧者一個明確的原委與後續的預防補救措施,用戶抱怨連連。網路雖恢復運作,紛亂平息,但消費者內心疑慮猶存,不知大災難何時會再度降臨,紛紛思考轉換服務供應商。
捷藍航空 CEO下台
在實務上企業因態度傲慢,服務拙劣,導致聲譽受創、領導人黯然下臺或吃上官司的實例屢見不鮮。
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是北美航空業者與教科書所認定的優質服務典範,在2007年2月14日的美國東部大風雪中,誤判氣候與公司應變能力,在其他航空公司紛紛減班或停飛時,捷藍本著服務客戶的初衷仍正常排班出勤,無奈風雪實在過大,讓乘客被困於跑道盡頭的飛機上長達11小時,無法動彈。飽受折磨的旅客身心俱疲,發出怒吼,捷藍雖出面道歉並依(airline passenger’s bill of rights)賠償受困乘客免費航程。此一事件使該公司當季財報出現赤字,賠上BusineeWeek所調查的customer service elite客服寶座,讓公司創辨人兼CEO David Neeleman在5月10日謝罪下台。
捷藍航空的創辦人兼董事長David Neeleman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二)
近年來國內精品店(boutique)硬體裝潢已有長足的進步,但店員的服務態度及專業知能仍嫌不足,並未100%提供精品級的服務。
百貨公司、購物中心(mall)、大賣場等櫃檯收銀員常在訓練不足的情況下當班,大部分現場居然看不到值班的事故排除人員,電腦當機率很高,條碼刷不出等緊急事件層出不窮,很容易激怒顧客。商品分類管理(merchandising)及賣場標示等急待改進。非常著重低價競銷,追求業績;品質管理系統明顯疏忽,售後服務水準低下,促銷品幾乎與地攤貨無異。
戴爾電腦最近幾年因直銷的接單生產(build to order)業務模式褪色,獲利下滑,撙節開銷,緊縮第一線客戶服務人力,客戶尋求技術服務時,不是大排長龍就是答非所問。在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和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客戶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逐年下滑。惡性循環,營運雪上加霜,終拱手讓出PC市場龍頭寶座。最近更因疏於處理客戶消費貸款的紛爭,漠視消費者權益的聲音,被紐約聯邦檢察官(Attorney General)Andrew Cuomo主動起訴。這無疑給2007年2月1日重做馮婦,試圖扭轉厄運,拯救業績衰退的創辦人Michael Dell當頭棒喝,使其重整計畫更形艱困。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優質服務不可或缺 (一)
不論是B2B的專業銷售,或是B2C的一般商品零售、電信服務等,市場競爭白熱化,企業紛紛從基本的商品銷售,轉向經營顧客的消費體驗,試圖與消費者建力情感上的連結,建立正面的moment of truth。業者無不挖空心思,營造舒適合宜的消費環境,創新銷售流程與服務內涵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但偶有突發狀況,馬前失蹄,考驗企業緊急應變的能力與經營智慧。若處理不周,因應不當,可能激怒消費者,賠上實質的營業收益,更葬送珍貴的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
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iPhone顛覆傳統的行銷手法
iPhone即將於6月29日在美國正式上市
消費者期待已久、引頸企盼的Apple iPhone手機確定於6月29日上市。這個產品公開上市的方式迥異於一般平庸、行禮如儀的記者會,直接利用電視廣告於美國週日(6月3)晚上7點黃金時段在CW電視網播出,廣泛的吸引收視觀眾的目光和主流媒體的關注與持續的追蹤報導,創造意想不到的行銷傳播成果。
iPhone是結合話機、多媒體播放與無線上網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將由AT&T獨家銷售。依合約與配備的差異,有499美元和599美元兩種方案可供消費者選擇。
iPhone從2007年1月的發表會到6月3日晚上的電視媒體廣告,行銷創意連連,媒體競相追蹤報導,引起消費者熱烈討論、傳頌。Strategy Analytics公司最近的市場調查發現,iPhone雖未公開上市,但在消費者認知度(consumer perception)的調查中,不論在照像、網頁瀏覽、音樂、語音與電話收發等功能皆名列前茅,領先受訪調查者的手機。
未演先轟動,不論將來iPhone銷售實績是否如蘋果公司所願,其靈活又具創意的產品行銷手法,堪稱是近幾年來最成功的創舉。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品牌危機變轉機(六)
eto品牌研究中心顧問師沈乃山對匹茲堡大學EMBA班學生說:在中國做總經理須跨越中西文化的鴻溝,深入瞭解當地的民情風俗,待(顧)客之道,以情理為先,法律殿後;居安要思危,將危機處理列入平時培訓項目中,如消防演習般週期演練,一旦事故發生時,應將肇事原委的來龍去脈,照實交代清楚,儘速取得公眾的信任,等到風平浪靜之時,一切恢復原狀。
我們常見表面炫麗、風靡全球的世界名牌在中國市場遭到挫折,行事失利,照樣灰頭土臉,無地自容。上帝是公平的,企業家須知瀕臨危機時,必須勇於面對,冷靜提出對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萬勿逃避(elude)現實,尤其是法律和道德的責任,領導人必須展現魄力與自信,以睿智解決問題,避免犧牲得來不易的品牌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