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催生福特品牌的魅力 (二)

福特新車 更勝一籌
福特汽車於2007年9月初,邀請80位分別來自紐約、達拉斯、邁阿密及洛杉磯等城市的非福特汽車的新車車主,參與名為「Swap My Ride」的比較性廣告行銷活動,讓他們暫時擱下自己的新車一週,改換(swapping)駕駛同等級的福特汽車。福特公司共推出11款房車和貨卡車加入這項活動,廣告創意公司JWT技巧性的將此活動,包裝成由第三者所主導的市場研究,俾便參予者能敞開心胸,大公無私,毫無保留的來談論其駕駛體驗及評論福特車的性能表現。大多數參與此次活動的試用者都給予Ford正面的評價,甚至有些車主莞爾而笑的說,後悔買其他品牌的汽車,甚至想保有手上的福特車。

在今年的「Fusion Challenge」活動中,汽車專業雜誌「Road & Track」和「Car and Driver」,分別在華盛頓與洛杉磯邀請汽車專家測試評比福特的Fusion新車,駕駛者對Fusion的評價勝過同級的Toyota Camry與Honda Accord。



汽車專業雜誌對Ford Fusion評價高


人云亦云 品牌失焦
這些正面的評語和測試報告,仍然不足以讓福特汽車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上門惠顧,銷售依舊低迷,市場佔有率持續下滑,造成大量的營運虧損;福特的困境與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的遭遇如出一轍。在市場上節節敗退的原因,除了歸諸於:急功近利,行銷掛帥,不圖精益求精、長治久安之道;營運策略失當,頻頻以優惠折價措施換取市場佔有率;勞資關係僵化,被健保福利支出壓得喘不過氣;生產線設計彈性不足,無法因應市場變動的需求。另外一項重要原因是廣告行銷主題多變,品牌內涵、價值,人云亦云;未曾建立起鮮明、一致的品牌特性與品牌聯想,消費者無法清晰、簡明的分辨出美國品牌汽車的特色。

正面、鮮明的品牌特質和品牌聯想(brand associations)能提供購買誘因,有助於消費者的採購決策,給予品牌無形的兢爭優勢。實務研究顯示:消費者購物時,腦中會浮現2-3個目標品牌作為採購的對象;若品牌失焦,排不進候選資格前三名,被考慮購買的機率將大幅下跌到三成以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