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他山之石解華航夢魘 (二)

馬航公司 歷經滄桑
馬來西亞航空的前身成立於1937年10月2日,由利物浦海洋輪船公司(Ocean Steamship Company of Liverpool),新加坡海峽輪船公司(the Straits Steamship of Singapore)和皇家航空(Imperial Airways)向海峽殖民地(Colonial Straits Settlement)申請成立,定期往返於檳城與新加坡。

1947年4月2日成為國家航空公司。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公司更名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an Airways Limited (MAL)。1967年隨著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再次更名為Malaysia-Singapore Airlines (MSA)。MSA在1972年因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政府間的合作分手,被分割成新加坡航空和馬來西亞航空兩家公司。MSA每天承載48,000多位旅客,飛航世界6大陸塊100個航點。

病急求醫 妙手回春
馬航如同世界上大多數的國營航空公司一般,組織鬆散,士氣低落,管理不當,競爭力衰退,績效不彰。隨著天空開放,勞工薪資飆漲,油價迭創新高,馬航的營運更是雪上加霜,虧損連連,難以遏止。營運資金嚴重不足,到2005年12月,手上剩餘資金不足以支應往後三個月的正常營運,政府也不再挹注資金紓困,隨時有倒閉的風險。無計可施之際,馬航向外求救,找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的資深主管依德利斯 嘉拉(Idris Jala)前來解危。48歲的Jala是航空界的門外漢,毫無經營航運事業的背景與歷練,但有輝煌的企業重整經驗,成功整頓殼牌石油公司旗下多家經營不善的子公司。



重整馬航的推手Idris Jala。圖片來源:馬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