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與B2C品牌行銷運作的模式並不相同,但在如何博取消費者信任方面卻是不同小異的。Intel 於1991年針對PC最終使用者(user’s user ),推出「Intel Inside」的品牌行銷方案,讓消費者認知中央處理器(CPU)的功能,使Intel擠身世界十大品牌之列,對PC產業的廣告行銷生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成為B2B高科技產業傑出的品牌營銷典範。
個人電腦大量興起於1970年代,當時PC製造商與系統軟體供應商,幾乎支配著所有的對外廣告行銷,零件製造商僅居於幕後。除了電腦專家或從業人員,一般消費者對電腦運算核心的CPU,所知有限。1980年代CPU功能昇華,電腦應用的領域從單純的文書資料處理,推廣到個人娛樂與商務應用等;市場更為普及但也盛行CPU remark,低階功能的CPU被不肖商人仿冒為高階處理器,A品牌改換成B品牌;386、486 CPU代號被裁定為「非商標」,無法獲得專利商標法的保護;PC製造商未能有效的將Intel CPU「technology leadership, quality, and reliability」的品牌特質(brand essence)傳達給消費者;公司品牌資產無法轉移到各式CPU,Intel意識到問題核心的重要性,因而採取系統性的品牌經營來與競爭對手區隔。
1989年Intel行銷經理Dennis Carter,針對電腦製造商的採購經理,推出介紹386SX CPU的行銷活動,獲得熱烈的迴響。1991年再深入研究Nutra Sweet、Teflon和Dolby等品牌成功之道後,聯合授權PC製造商,直接對消費者推出「Intel Inside」的品牌行銷活動,在平面廣告、電視媒體與PC製造商的大規模報導之下,到1990年代末「Intel Inside」終於贏得消費者廣泛的認同,採購電腦時指名要Intel CP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