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呼風喚雨,意氣風發的汽車大王,會陷入今日進退維谷的困境,探討原因為:輕忽日本競爭對手;過多處置不當的轉投資;經營者忽視長期的技術研發與競爭力提升等,其中多品牌競爭策略耗費集團過多的寶貴資源。
多品牌策略通常是消費性商品業者慣用的競爭模式,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研發多個相異的品牌或延伸品牌(line extensions)來卡位,積極迎戰競爭對手,從而擴大市場規模。汽車商品屬耐久財(durable goods),一部汽車零配件上萬個,從創意構思、商品設計、生產組裝到上市銷售的過程,需要3-5年的籌劃,加上廣告行銷與5 - 10年的售後服務保固,整個過程冗長複雜,資金與人力需求龐大,遠非洗髮精或餅乾所可比擬。GM並不善於經營品牌,旗下品牌除了Hummer、Cadillac外,其他品牌定位與個性不夠明確,無法引起消費者共鳴花錢惠顧,故而以折價促銷。
拯救GM汽車,Hummer品牌待價而估,尋找買家
圖片來源:Wikipedia
多品牌的汽車競爭策略並非完全不可行,必要條件是財務必須穩健,各品牌擁有鮮明的品牌個性,一旦滯銷將陷入財務黑洞而無法自拔。福特汽車CEO Alan R. Mulally洞悉其中的端倪,從本務實,上任後積極拍賣Aston Martin、Land Rover、Jaguar等品牌,外傳也考慮開價賣掉Volvo,專心經營Ford、Lincoln與Mercury等品牌;現階段體質調整得宜,營運前景在美國本土三大汽車已漸獲得華爾街的重視。成就非凡的Toyota力圖精進,GM沿街兜售品牌,何時再能反敗為勝(to turn defeat into 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