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品牌不好玩

作者:沈乃山

為抓住時代的脈動,11位任職於聯合晚報的記者,以聰明活潑的筆調寫出一系列台灣品牌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案例,讓讀者感到與我心有戚戚焉。

聯經出版社將上述記者辛勤採訪的報導內容,集結成册出書名為「誰在玩品牌」,以誌慶祝聯合晚報20週年。此書的第一篇就是BenQ出師未捷,鎩羽而歸的故事。李焜耀語重心長地說:「要有激情,才能做品牌,現在是在走回頭路;並以全面岀擊轉為肉搏巷戰;浴火重生,挑戰未來。」科技不再歡樂。


20個驚艷國際的品牌故事
圖片來源:聯經出版公司


品牌真的好玩嗎?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品牌的好壞,不是玩出來的,而是一步一腳印,鍥而不捨地走出來的。交大朱博湧教授有感而言:台灣品牌歷史不長,有不少血淚故事;品牌是對顧客長期的承諾,一戰成名不代表成功。」

台灣企業發展品牌任重而道遠,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先生說:台灣企業應加強品牌建設,否則未來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壓縮。

曾經嚐到甜頭的人,認為品牌好玩;踢到鐵板而摔跤的人則否。成王敗寇原本是商場鐵則,誠望明碁失之西門,得之東山。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品牌企業的紅海與藍海

台灣股市在年前受到美國經濟不振的連累、原物料節節高升和中國新勞動基準法等負面因素衝擊,跌多漲少,投資人哀鴻遍野。連最大的鴻海集團股票跌也節節下跌,2007年11月到12月底市值大幅縮減8,000多億,「買鴻海股票一定會賺錢」的神話因而破滅。市場分析師質疑鴻海的前景,認為其引以為傲,成功致勝的商業模式被競爭對手識破而模仿,企業成長接近極限。

鴻海從模具事業起家,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整合上下游關鍵產業,從模具、零組件、機殼到成品組裝製造,逐步擴張;接著開始進行橫向併購,持續擴張規模,強化集團競爭力,造就首屈一指的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版圖,提供客戶OBM或ODM一條龍式(one-stop shop)的服務,迅速崛起,一舉擊敗新加坡的偉創力(Flextronic)成為產業龍頭。

跳脫Wintel Alliance
鴻海集團過關斬將,成長模式引起其他同業的關注與研析,競爭對手如廣達、仁寶、佳世達、緯創、合碩、永碩和偉創立等,競相尋求產業綜效整合,複製鴻海經營模式,縮短競爭差距。勿論規模大小,台商經營的同質性頗高,都在低價求生的漩渦裡打轉,如何更上一層樓,脫離Wintel Alliance的壟斷,需要睿智的領導策略。

生產代工利潤微薄,電子加工是台商的專長與生存命脈,諸多同業長期在血流成河的紅海廝殺硬拼,往往犧牲利潤,低價搶標,讓國外OBM客戶漁翁得利。精巧的產品設計或獨創的商業模式,很快地被抄襲而陷入殺價搶標的惡性競爭,如積極尋求建立B2B品牌應可跳脫此一宿命。Intel曾以「Intel Inside」的品牌策略成功地區隔競爭對手,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大眾物質如磚塊、鋼鐵都可以成功的經營品牌,鑑別度更高的EMS,經營B2B品牌成功的機率也高。


ACME賦予磚塊獨特的品牌價值
圖片來源:ACME Brick

元宵剛過,春暖花開,該是企業主靜心籌謀的關鍵時刻。待B2B基礎穩固之後,統籌規劃從紅海轉進藍海的策略與途徑,在適當時機設法晉升到工程浩大的B2C領域。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微軟硬幹搶親

微軟為強化網路版圖併購雅虎的談判,熙熙攘攘,出師不利,股價應聲下跌14%,一向財大氣粗,得理不饒人的微軟只好使出硬幹(insistent demand)的手段,企圖以收購委託書的方式惡性併購雅虎,併擬撤換CEO楊致遠、超市大亨Ronald Burkle及西北航空董事長Roy Bostock三位董事,重組雅虎董事會,藉以決策通過併購案。

討價還價,你來我往之時,Bill Gates自認每股US$31.00,出價合理,但雅虎認為不夠。即使併購成功,是否完全合情?被併購員工的歸屬感(ownership)與相異企業文化的融合則是另一個重大的難題。微軟強勢逼迫雅虎成婚,未能使新娘心悅誠服,同床異夢均非良兆。

AOL、新聞集團和不善於唱情歌的Google也介入爭奪戰。雅虎先下手提高解雇員工的補償金,此舉更提高併購的價碼。為對抗日益強大的Google,微軟此役是否得手尚屬未知,但益增邪惡帝國(evil empire)的負面形象。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品牌不死 老兵該死

作者:沈乃山

無論歷史偉人或亂世梟雄,都是塑造個人品牌的高手。從史達林、毛澤東到日前(Feb. 19, 2008)正是宣佈退休的古巴強人卡斯楚(Fidel Castro)皆然。卡斯楚獨裁執政50年,有效擺脫美國的長期經濟制裁,1961年擊退CIA發動的豬玀灣入侵,他一生逃過638次暗殺事件,但歲月不饒人,一直令美國政府芒刺在背的近鄰古巴,或將出現新的轉變,是福是禍尚未定論。

1951年美國五星上將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因違反杜魯門總統(Harry S. Truman, 1884~1972)的戰略原則,於1951年被解職,麥帥返抵國門幾乎是萬人空巷,受到英雄式的歡迎。根據當時Gallup Market Research Corp.的調查,發現20:1的美國人反對解職,69%的民意支持麥帥。他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迄今不衰;他留下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老兵不死,老兵該死,由待蓋棺論定。When one’s coffin is covered, one’s deserts can be properly judged.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老兵精忠報國,肉身會死,精神永生
(eternal life)。


麥帥名言「老兵不死,他們只是凋零」正是品牌經營的最佳寫照
圖片來源:麥帥紀念館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品牌台灣 台灣品牌

作者:沈乃山

欣聞經濟部協同外貿協會,結合品牌協會、創投基金為「品牌台灣」,有效輔導台商轉型升級,脫離困境,扶植台灣品牌邁入國際市場。

品牌建設難能可貴,其成敗取決於企業最高管理階層(top management)的決心與承諾,若能因此喚起企業家的品牌感知意識(sense),會同台灣品牌先生,專業品牌顧問,學者專家,分工合作,培育人才,籌建品牌自我評鑑(self-determining)的制度,假以時日,應可使一向缺乏自信(distrust)的台灣品牌企業,昇華品牌經營的層次,擠身世界Top-100的排行榜,不讓Lexus、Samsung等日韓品牌專美於前。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百年老牌展新姿 (六)

TBM / REBRANDING
在華人社會鮮有系統化的品牌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多數企業對品牌的認知仍滯留在廣告促銷的層次,心有餘力不足,未曾領會TBM(Total Brand Management)品牌經營的精髓。常見企業因併購或分割而更名;除了acer外,尚未聽聞有那家上市企業,修改tagline或logo引起業界熱切關注的案例。去年10月報載明基電通有意將2001年12月自創品牌沿用至今,代表BenQ品牌核心理念的「Enjoyment Matters(享受快樂科技)」,改成BenQ-Siemens雙品牌時的「Keep Exploring(無限探索)」。Tagline如同美酒,必須經過時間的醞釀,愈醇愈香;兩個taglines各有所長,取決於後續行銷如何運用感人的故事,讓BenQ品牌特色與產品價值引起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

Rebranding要成功的贏得目標顧客的認同,品牌專家建議企業須先釐請品牌的核心內涵與經營策略,闡明與競爭品牌的差異。其次設定品牌溝通的指導綱要,在主要的訴求主題(theme)之下,因時因地,依媒體特性及地域文化的不同,衍伸出不同的訊息(message);如同動人的樂曲,除了主旋律,尚有不同的副歌,紅花綠葉,相互襯托輝映。始終如一的傳達出同樣的訊息,明確的告訴大家:「我是誰」。

緊隨市場與科技的演進,企業必須不斷的稽核品牌內涵,針對缺失,適時加以調整,方能與時俱進不被淘汰。Rebranding不一定能改運,從此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但須找到新的定位。2007年1月Apple Computer Inc.變成Apple Inc.,具體反應岀蘋果跨足行動電話與娛樂事產的事實,Jobs親自在MacWorld Expo代言新產品,收效宏偉。歷經90年老字號松下電器(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於2008年1月10日將因地制宜的名字,全球統一更名為Panasonic Corp.,以革新全球品牌形象。從格格不入到如魚得水,CIS變更的過程皆蘊含複雜的行銷、廣告、品牌認同和企業文化再造,所費不貲,事關重大影響深遠。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百年老牌展新姿 (五)

AT&T改裝 風華再現
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AT&T透過一連串的併購,使127年的老品牌重整帶來新的生命。AT&T是美國知名的通訊企業,因反托拉斯法於1984年被分割成包括AT&T等在內的7個子公司,後分割岀的子公司Southwestern Bell Corp.(後改名SBC Communication, Inc.)經過20多年的併購整合,於2005年11月以160億美元買下AT&T,賦予新的氣質。SBC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保有AT&T的高品牌知名度,而避開市場逐步沒落的固網陳舊形象。在AT&T Chairman and CEO,Edward Whitacre Jr.的主導下推出新的3D藍色AT&T地球logo,展現出年輕氣息;2007年獲得Apple iPhone獨家銷售權,贏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2007年第三季帶來110萬的iPhone新客戶,營收31億美元,優於去年同期的21.7億元。




AT&T以3D新 logo取代平面過時的2D舊形象
圖片來源:AT&T網站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OEM並非世界末日

近來台灣企業主有些精神錯亂(mental disorder),瀕臨複雜混亂的商業生態環境,久蟄思動,急待轉型升級,考慮放棄既有的OEM業務,一窩蜂地想要改變經營模式為OBM,這是一項重大的冒險。須知品牌建設不是急就章(improvisation),自創品牌從零開始,必須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與物力,曠日廢時,所費不貲;策略規劃,組織改造,制度更新,人員培訓,市場開拓等諸多必要措施,無法一步到位。ETO培訓中心可提供高枕無憂的解藥(an antidote),說明如下:

平心靜氣,睿智思考,其實OEM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如導入高附加價值的TBM系統,宜先從B2B品牌著手,可以避開必須面對龐大消費市場的風險,假以時日,待B2B經營駕輕就熟時再晉升到B2C領域,預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宏效。

當務之急是先下定決心,徹底的把B2B品牌建設從頭到尾做好,積極改善品質與提升設計能力;台商已有30多年的OEM經驗,如能擺脫低價惡性傾銷,增強全球運籌的能力,薄利多賣,OEM並非世界末日。鴻海、廣達、創偉、佳世達、英業達等堅守OEM的本質,都是很好的案例。

(Last update on Feb. 15, 2008)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百年老牌展新姿 (四)

Imagination at Work是GE的企業文化
圖片來源:GE網站

「Imagination at Work」是GE行之已久的內部創意發想文化,將其有系統的公開並與品牌行銷結合,讓世人瞭解GE如何將創意構想,落實到各項產品與服務上,產生一種好奇與永無止境的創新動力(momentum)。GE用一系列幽默俏皮的互動式廣告行銷手法,在混亂的媒體紅海中,成功的將此訊息傳達給有採購決策權的企業主管。不論內部的調查或USA Today每週的Ad Track追蹤發現,高收入的投資人及企業領袖等核心目標顧客,欣然接受此一新口號並給予正面評價。GE品牌重塑的第二階段是在2005年推出名為「Ecomagination」的活動,落實Jeff Immelt的綠色競爭策略,強化「Imagination at Work」的形象,把GE塑造成為一個環保節能,愛護地球的綠色指標企業。


Judy Hu曾建議一併修改僅美國人看得懂的GE logo,改以客制化的GE Inspira字母取代,最後Jeff Immelt認為時機尚未成熟而作罷,微幅修改GE logo及企業識別顏色,增加14種不同的背景色彩,滿足不同場合所需的視覺形象。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品牌是創新應用系統工程

作者:沈乃山

台灣品牌先生施振榮為配合政府政策及產業界殷切的需求,近來大力推薦TBM,這是一個企業總體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應用系統工程(imagineering),其複雜度與整合性均高。

企業家須從總體的角度著眼,由微觀的細節著手,籌劃出巨細靡遺,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勿論OEM(B2B)或OBM(B2C)均須在TBM系統導入之前,備妥必須的前提條件,按部就班,順序漸進,急躁(rash and impatient)不得,所謂欲速則不達(haste makes waste)。

台灣ETO培訓中心擁有整套TBM教材,包括54課目(in-house training program),請饒富臨床經驗的資深專家,從企業全盤(the overall situation)考量,為特定客戶提供A到Z full service的 實務應用總體方案(total solutions)。

(Last update on Feb. 15, 2008)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百年老牌展新姿 (三)

新官上任 煥然一新
GE的品牌再造屬於新官上任樹立新氣象的範例。Jeff Immelt 於2001年「911事件」前夕接替退休的明星董事長兼CEO - Jack Welch,部份事業因受恐佈事件的衝擊顯露疲態,加上Jack Welch的豐厚退休金與福利,讓華爾街與投資人質疑GE的公司治理。Immeltn積極尋求突破,選擇了與前一任領導人完全不同的發展策略。在業務上,GE除了保持原有的優質產業與引以為傲的創新精神外,致力於環保節能事業的發展,誓言成環保創新的產業領導者;在品牌經經營上,他改造過時的品牌口號(tagline)「We bring good things to life」,以「Imagination at Work(想像創新於工作上)」與「Ecomagination」為百年品牌塑造新的願景。



Jeff Immelt推動Imagination at Work與Ecomagination
圖片來源:GE網站

GE是由Thomas Edison於1878年創立,歷經130年的演進與發展,產品及服務範圍橫跨電視娛樂(NBC Universal),消費金融(GE Money),企業金融(GE Commercial Finance),蒸氣渦輪、飛機發動機(GE Industrial),綠色能源、核子反應爐(GE Infrastructure)和醫療影像設備(GE Healthcare)等六大領域。在Business Week 與Interbrand的2007年品牌價值評鑑報告,GE的排名僅次於可口可樂,微軟和IBM為全球第四大品牌。旗下每一個子公司的年營收,皆可名列Fortune 500。全球員工約有319,000人,年營收1,634億美元,獲利208億元;Rebranding對GE這麼複雜的企業集團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

Jeff Immelt於2002年聘請前通用汽車掌管企業廣告的執行主管Judy Hu來實現品牌重塑的重任。2002年秋天Judy Hu針對內外部的一項公司形象調查中發現,多數的受訪者仍將GE與電燈泡和家庭電器聯想在一起。1979年啟用的口號「We bring good things to life(帶來美好生活)」似與現實經營狀況脫節,無法有效傳達企業現象與訴求的形象。GE編列一億美元以上的預算與廣告公司BBDO合作於2003年1月的金球獎頒獎典禮公開介紹「Imagination at Work」的新意。

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

百年老牌展新姿 (二)

送舊迎新 品牌翻造
Xerox渡過1990年代末期因管理不當所引發的財務危機與後續假賬風暴後,2008年1月7日對外公佈新的企業識別系統,改變品牌形象來告別過去悲情困頓的歲月。捨棄複印機製造商的老舊形象,讓消費者能清楚的聯想到Xerox是辦公室自動化科技及服務提供者的先驅。Xerox的全球品牌行銷與廣告副總裁Richard Wergan說:市場對Xerox品牌有認知上的差距。雖是世界上最大的辦公室列印設備與服務供應商,但仍銷售影印機,75%的營收來自銷售網路列印設備與長期的銷售服務合約。



全祿更新識別系統,右手邊的新logo動感有親合力
圖片來源:Xerox網站

這次識別系統(identity)大翻修是自1961年將「Haloid」從Haloid Xerox拿掉後最大的變動。新的xerox logo仍以紅色為基調,放棄剛硬的大寫字母,採用比較有親合力小寫字型,佐以上面被覆一個不對稱白色X的紅色地球,宛如包裹上的白色十字絲帶,象徵代表與顧客、夥伴、產業、創新相互連結。預計二年內完成所有的相關包裝、平面印刷、網路廣告等的圖像、字型與標誌的轉換及內部人員訓練等的必要工作。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百年老牌展新姿 (一)

GE原有的品牌口號「We bring good things to life」,讓消費者聯想到燈泡與家庭電器;Xerox成為複印或影印機的同義詞,AT&T代表固網時代的先進技術創新者與全球通訊巨人。這些正面的聯想(associations)在10-20年前都是品牌經理戮力以求,渴望獲得的珍貴資產,在今天的商業生態環境(ecosystem)裡卻又成為百年老品牌急欲揮別的夢魘。品牌形象與現實的業務環境脫節,成為企業競爭的絆腳石;知名品牌如GE、AT&T、Xerox等紛紛發起品牌再造(rebranding)運動,為不合時宜的品牌形象更換新裝,賦予企業全新的活力(vitality)。

Rebranding不同於一般人的改名開運,是企業組織因應內外部環境的變遷,而有系統的更新其品牌或公司名稱、logo和slogan等,藉以突顯品牌形象,贏得目標顧客的青睞。當企業完成併購或察覺品牌形象與市場認知有差異時,必需適時發起品牌再造。企業新的領導人上台,或轉型成功渡過經營危機或企業醜聞風暴等重大事件發生時,就是提出rebranding的好時機,藉以一新耳目,在市場上樹立起賞心悅目的視覺形象。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品牌小學生

作者:沈乃山

老美每年評比全球品牌的高下,發佈Top-100排行榜,華人品牌總是名落孫山。當今海峽兩岸企業家已知品牌的威力強大,急於參加品牌奧運賽。

大規模的製造業可從B2B著手建設品牌;B2C仍在幼兒期,蹣跚學步,短期之內還飛不起來,不宜焦慮急躁。心態歸零,從頭學起,先進小學,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一旦學成,拜別仙師,再下山求榮。

台灣新興品牌企業家陳立恆日前發表品牌育兒經:「品牌不僅是一個名稱,也是一個生命;做品牌如同教養一個兒童,造就一個品牌,好像養育一個小孩直到全人(Homo Universalis),我從事OEM國際貿易30多年,經營法藍瓷(FRANZ)品牌五年,才有一些心得,希望與大家分享創建國際品牌的經驗。」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Everything is Brand

品牌不再是狹隘的商業詞彙、企業logo、廣告口號或產品包裝等。在網路無遠弗屆的21世紀,即時傳播與多元化的媒體通路之下,品牌之於消費者如同盲人所觸摸的大象,每一個接觸點皆具體而微的呈現出品牌的面貌。細微如總機小姐爽朗而愉悅的「你好,這裡是某某公司。」;門房接待人員的應對進退,舉手投足;客服中心職員處理客訴的態度;到CEO面對敏感的勞資議題慷慨陳詞等,皆明確地傳達出品的訴求,逐漸樹立起品牌形象。

品牌架構如同池塘裡五彩繽紛的蓮花,水面上看得到的是美艷動人盛開的花朵、綠葉及支撐花葉的莖,看不見的根在水面下綿延,供給漂亮花朵與綠葉所需的養分與水分,根莖葉相輔相成,成就人見人愛的蓮花。市場上為消費者所喜愛的優質品牌,也建立在看不見的品牌文化、價值信仰、經營策略及一連串精密的管理系統上。

隨著地球村的來臨,產業的分工與市場開放,品牌的重要性引起華人企業廣泛的關注,不論是B2C或B2B企業,紛紛將品牌建設當成CEO不可或缺的經營要項。品牌是企業對顧客的承諾,品牌忠誠是愛顧者對企業的信任,一而再的惠顧,無法完全經由廣告行銷手段來贏取,是經過連貫的與消費者正面的互動與時間的累積而來。

在Everything is brand的時代,品牌經營不再只是品牌經理或營銷人員的工作,企業內的每一位成員須針對顧客的需求,擔負起應有的職責,共同維持與提升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