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品牌知名度的迷思

作者:許聰成


近幾年國人品牌意識升高,品牌熱輻射到各型企業組織,品牌說明會與研討會接二連三的在全台北、中、南各地輪流舉辦,報名學習的求知者幾乎是場場爆滿,高朋滿座。台上專家口若懸河,邁力傳達品牌營銷觀念;然而,市場上仍然有許多人將知名度與品牌劃上等號,認為品牌經營就是設計一套亮麗CIS的small branding (small branding是指強化表面形象的品牌建構方法,與強調整體品牌經營(Total Brand Management, TBM)的BIG BRANDING不同),不斷地廣告促銷,媒體曝光打響知名度,有朝一日品牌魔棒點石成金,知名度成為消費者指明購買,創造品牌權益(brand equity)的保證。


iPhone仍是消費者心中的最愛

圖片來源:Apple公司


Brand & Management-品牌咖啡館裡,不斷地指出知名度不等同品牌的迷思,今以美國剛發佈的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品牌忠誠度的調查資料來說明此概念。2008年5月19日到6月8日,Crowd Science利用開放式研究網絡(open research network),調查14歲以上手機使用者的行為與態度發現,智慧型手機愛用者約佔受訪者的四成,其中iPhone約佔三分之一。iPhone手機的使用者有強烈的品牌忠誠度,82%的iPhone迷,下次更換手機時仍會鍾情於iPhone。將近四成(38%)的 Blackberry(黑莓機)或其它廠牌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在下ㄧ次換機時會改用Apple公司的iPhone;但僅有14%的非黑莓機消費者者會考慮改用黑莓機。調查同時顯示iPhone使用者展現較高的滿意度,從1(非常不滿意)-7(非常滿意)的評等中,非常滿意與滿意的受訪者(Top 2 Box satisfaction)佔73%,黑莓機為52%,其它智慧型手機僅41%。


黑莓機是智慧型手機的先驅,曾是北美市場的領導品牌,品牌知名度幾乎是家喻戶曉。但 iPhone上市後,消費者在決定採購換機的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確落居iPhone之後。 正面、鮮明的品牌特質和品牌聯想(brand associations)能提供購買誘因,有助於消費者的採購決策,給予品牌無形的兢爭優勢。市場調查與行銷實務顯示,每年有25,000種新商品上市,消費者平均每天接觸6,000個廣告,將近 70% 的消費者以品牌來定採購決策。消費者購物時,腦中會浮現2-3個目標品牌作為採買的對象;若品牌失焦,排不進候選資格前三名,被考慮購買的機率將大幅下跌到三成以下。


BIG BRANDING品牌經營的極致是傾全公司之資源,品牌內外雙修(internal & external branding ),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詮釋品牌的精義,提升公司形象,創造價格優勢,與競爭者區隔,降低購買風險,讓消費者指名購買、口耳相傳,這些都是知名度無法比擬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