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麥當勞新年換新裝

2008年10月底麥當勞宣佈將推出全新的品牌包裝(brand packaging),取代以知名標語(iconic tagline)“I’m lovin’ it”(我就喜歡)為設計主軸,強調生活形態與顧客中心的舊包裝。新的包裝設計圍繞著食物的品質與新鮮度,以文字或非文字敘述的方式,融合醒目精美的圖像,向每天造訪麥當勞門市的5,600萬愛顧者,介紹麥當勞如何用心精選高品質的食材與食物料理的工作。


麥當勞以食品為主軸的全新包裝

圖片來源:麥當勞網站


這是麥當勞品牌史上最大的包裝更新活動, 除了準備21種不同語文的設計範本,供全球118個國家使用外,麥當勞結合Dreamworks即將上映的”Madagascar 2, Back 2 Africa”新片,促銷低脂牛奶與切片蘋果等健康新選擇。配合電影主題曲”Move it, move it”,推出”One Minute to Move it “活動,鼓勵小朋友每日挪用一分鐘的時間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新款包裝於2008年11月起在英國、愛爾蘭和美國等市場率先採用, 台灣與中國市場將在2009年推出,計畫於2010年底前完成全球三萬一千多家門市的導入工作。


品牌包裝是總體品牌經營(Total Brand Management, TBM)的一環,更是品牌對外溝通的首要媒介,透過造型、外觀、色彩、文字、圖像與logo的交互搭配運用,將品牌信息與熱情傳達給消費者,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採購決策。麥當勞CMO Mary Dillon 表示:“我們的新包裝是一種與顧客分享麥當勞食品品質故事的新穎方式。人們對我們的食品了解越多,就會愈加喜歡它 。”


優質的品牌包裝是集行銷、廣告、設計、供應鏈與其他團體之智慧,集體努力攜手合作的成果,它是一個繁雜的設計過程,對企業形象與品牌建立影響深遠,但華人企業普遍忽視品牌包裝的重要性,將此品牌包裝設計的重責大任委託少數美工人員來獨立完成,難怪未曾有類似Tiffany藍色包裝盒裹上白色蝴蝶結的經典範例,值得人們品味談論。


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美國百年汽車品牌空留白 (二)

品牌聯想是指消費者親身體驗品牌產品後,對其產生特有的感受(feelings)、理解(knowledge)及信心(beliefs);它包含產品的獨特性、顧客的利益、用途、產品的外觀、生活型態、競爭者與原產國家。品牌聯想必須與品牌的核心(essence)、價值和定位一致。


Volvo品牌代表安全;Lexus「專注完美,近乎苛求(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是高品質的代表;Toyota品質可靠、價格實惠; BMW「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代表駕駛樂趣與操控性;聽到Mercedes消費者可能馬上聯想到三角星的logo、先進科技、代表德國工藝的尊貴與奢華;Prius就是hybrids的典範。反觀美國三大汽車給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是模糊不清,除了營運上週期性的起起落落,請求急難紓困之外,無法以簡潔的辭彙來清楚描述。當消費者被問到福特汽車的品牌特色是什麼時?少許車迷或許會聯想到「Built for the road ahead」;「Designed for living」;「Engineered to last」; 「Have you driven a Ford lately?」,大多數人則是一臉惘然,低頭苦思,說不出所以然。


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詮釋品牌的精義是品牌行銷的訣竅(secret),也是眾多品牌企業夢寐以求的憧憬。 知名度不等於品牌,虛華表面的廣告不足以建立品牌權益(brand equity)。 美國汽車廣告行銷主題多變,品牌內涵、價值,人云亦云:如能藉此企業重整的機會,整合資源,重新釐清旗下各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定位,透過精美產品,優質服務,創意廣告行銷,因勢利導,使消費者對其品牌訴求產生正面聯想。假以時日,持之以恆,必能建立起代表美國汽車品牌的魅力形象。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美國百年汽車品牌空留白 (一)

華爾街金融風暴威力無窮,重創擁有110年歷史的汽車工業,從美日西歐的成熟市場到金磚四國的新興機會,營銷接連陷入嚴重衰退。德國雙B先後發出營收衰退警訊;車壇模範生Toyota汽車可能交出自1938年以來的第一次虧損;美國三大汽車更陷入經營困境,要求政府340億美元的緊急紓困。經濟寒冬僅讓歐日車廠打哆嗦,紛紛撙節開銷,調整獲利財報,卻重創美國三大汽車的命脈,必須緊急送入加護病房輸血急救;GM和Chrysler兩大車廠在獲得174億美元的急難救命金後,暫時解除眼前資金不足的危機,明年3月前營運不至於停擺關門。 品質欠佳,生產力不如人,強勢工會與貪得無厭的工人,怠惰因循苟且的經營者等諸多因素間接或直接造成美國車廠今日的困境,但品牌經營上的缺失確值得檢討與學習。


現代行銷是美國發明的,品牌經營更是美國企業所擅長。美國汽車每年編列鉅額的廣告行銷預算,僅2007年,三大汽車就花費46億美元於廣告上, 但100多年以來(福特與GM汽車上市行銷皆超過百年以上), 美國三大汽車始終無法將品牌訊息清晰明確地傳達給市場,告訴消費者福特品牌代表甚麼?GM品牌訴求為何?Chrysler的品牌精神是什麼?最近Synovate Motoresearch針對美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所作的購車意願調查發現,僅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明願意購買美國本土品牌的汽車。


正面、鮮明的品牌特質和品牌聯想(brand associations)能提供購買誘因,有助於消費者的採購決策,給予品牌無形的兢爭優勢。實務研究顯示:消費者購物時,腦中會浮現2-3個目標品牌作為採購的對象;若品牌失焦,排不進候選資格前三名,被考慮購買的機率將大幅下跌到三成以下。 美國汽車無法塑造品牌風格,讓目標消費群正面聯想,列入採購理想品牌之列。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品牌建設不是夢

面對產業轉型及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台灣將發展品牌列為產業升級、企業與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點工作。 經過政府一連串的鼓吹與獎勵,陸續推動「全面提升產品形象計畫」,「品牌台灣發展計畫」,建置「品牌台灣網站」後,國人企業的品牌意識顯著提升,企業不論規模大小,傳統產業或新創高科技公司幾乎個個懷抱品牌夢想,希望嘗試建立自有品牌來與競爭對手區隔,創造更大的獲利空間。


筆者這些年深入工廠企業諮詢授課發現,國人企業對品牌經營普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懷抱著諸多期待,卻不知如何正確的著手。


品牌對多數人而言仍似瞎子摸象, 無法精準的說出品牌是甚麼, 一窺“品牌大象“的全貌; 他們所認知的品牌就是商標、logo,認為品牌經營就是刻板地設計一組酷炫包含logo、名片、信封、信紙等基本的CIS元素,然後編列一筆可觀的預算不斷地在電視、新聞或雜誌等媒體上曝光;所費不貲,成效難料,不是一般資源短缺的中小企業所能負擔得起。


品牌建設分成品牌圖騰建立與品牌營銷兩大部份。品牌建立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豎立一個能代表企業精神的有形圖騰或logo,過程中須要考量企業的核心價值,創業的初衷,未來的願景,善用字型、色彩、色調、線條、圖形等美學元素構築一個美觀大方,擁有品牌內涵的圖騰。這個圖騰對內能激發職員工的士氣與向心力,對外代表企業,傳達企業理念訴求,商品價值主張。這有點類似建立一座神廟,讓信仰者有一個膜拜,心靈寄託之處。


圖騰建立之後接下來就是品牌營銷,讓這圖騰能夠真正的被消費者喜愛。品牌經營事是一種由內而外,有系統的將品牌價值與訴求主張傳達給目標客戶群的統合工程,藉助ㄧ套標準程序與作業流程,經由訓練有素的職員工與優質的服務來傳達宣揚,說到做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就像善男信女到神廟祈幅,有求必應自然香火鼎盛。此外因應媒體的多元化(fragmentation)與消費者多變的需求(elusive demands),現代的品牌經營必須結合傳統的線上營銷(above-the-line promotion)和非傳統的線下促銷(below-the-line promotion),奇正並用,以客為尊,適時地以精準而有相關性的廣告主題與行銷活動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建立口碑,日久水到渠成正向的品牌權益於焉建立。


品牌建設就是要以類似宗教宣教的方式,以品牌圖騰、標準作業規範和一批熱情而訓練有素的職工,在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processes)中,將品牌精神與商品價值訴求不斷地對消費者溝通傳達,初期建立青睞與信任,接著贏取他們的口耳相傳,逐步在行業中、社區和區域市場贏得口碑,經濟能力許可下再複製此模式到全國或其他國際市場成為世界性品牌。由點而線而面,不好高騖遠,按步就般,只要有恆心毅力,建立自我品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消費卷救經濟

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經濟籠罩著嚴重衰退的陰影,工作與經濟前景晦暗不明 ,股市跌跌不休,價格腰斬又對折,投資人哀鴻遍野,消費者信心潰散,民眾緊縮荷包,各項批發零售指標大幅滑落。各國央行競相大動作的調降利率,提出刺激經濟的方案來因應;馬政府為活絡經濟,創造消費,擬議於農曆春節前每一國民發放3,600元的消費卷,為低迷的民心士氣與消費市場注入生機活水。各零售通路商聞訊個個喜上眉梢,紛紛研究如何推出誘人的促銷方案,吸引消費者惠顧。


行銷業者在思考消費卷相關的折扣促銷方案時,美國WPP集團最近所公佈的店內商品展示(in-store display)的研究報告可作為設計規劃的參考。WPP集團旗下OgilvyAction的研究證實,傳統低成本的店內商品陳列比暫時性的降價促銷更能誘發消費者臨時起意的衝動購買。OgilvyAction跨通路針對6,000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29%造訪過賣場的受訪者曾衝動地購買非計畫內的商品,其中24%的人受到店內特別展示(secondary display)的影響,18%因商品試用活動而採購,只有17%是衝著價格折扣而惠顧。另一項調查也發現39%的購物者,在進入零售賣場時已有想要採買商品的腹案,但仍未決定購買那一品牌,其中31%因樣品試用而決定,28%因價格促銷,27%受其它促銷的影響。將近50%便利商店的消費者是受到店內商品陳列擺飾的影響而隨性購買,其數量幾乎是價格折扣的兩倍。


零售賣場不僅是銷費者購物滿足日常需求的地方,也是其放鬆心情縱情享受購物樂趣的重要平台。除了整體購物環境和空間的設計佈置外,店內商品的常規陳列(primary display)與因應時令的特殊展示也深深地影響商品的銷售與獲利,在歲末寒冬農曆春節購物潮來臨之前,零售商可利用消費者心理學與行為研究,如眼神移動分析(eye-movement analysis)等,結合消費卷、折扣促銷、樣品體驗或其它促銷活動,提升貨架的展示效益,在當前不景氣的環境中創造出銷售佳績。